DATE 107/01/02
CATEGORIES 評鑑雙月刊專區
評鑑雙月刊電子報第71期_106年度上半年大學校務評鑑結果分析
【評鑑雙月刊電子報第71期】
106年度上半年大學校務評鑑結果分析
文/林劭仁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品質保證處處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教授
第二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實地訪評作業於去(106)年初展開,預定於今(107)年完成84所校院之評鑑工作。
兩週期校務評鑑重點差異
相較於第一週期校務評鑑,學校在經過六年的發展與改善後,第二週期校務評鑑的理念著重於發展學校自我品質保證,展現大學辦學成效及善盡社會公民責任,並重視如何落實學生學習成效機制與作為,展現學生生涯競爭力,偏重於「成果面」的呈現。整體說來,第二週期校務評鑑在實施上,主要改變的重點包括:
1.尊重各校自我定位下的發展與特色,評鑑重點在觀察學校如何透過有效的規劃與治理,達到願景與目標,以及如何落實校務治理與經營的策略。
2.評鑑項目由第一週期五大項、48個參考效標,精簡為四大項、14個核心指標,學校可在核心指標下呈現辦學成果與特色,亦鼓勵學校可自訂特色指標輔助說明。
3.依不同學校規模調整評鑑委員人數、訪視時間、時程及受訪者人數等;並遴聘符合不同大學專業型態的評鑑委員。
4.由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自教育部大學校院資料庫中獲取評鑑時的學校基本量化資料,減輕學校負擔,但提醒學校注意數字截點時間不同的可能差異;而實地訪視當日的待釐清問題,則僅能提出意見性問題。
加強校務治理、自我品保 定期檢視成效
綜觀106年度上半年大學校務評鑑過程與結果,可看出大學在歷經前一週期校務及系所評鑑的經驗,已大致能持續強化校務發展的輸入面及過程面,提供師生優質的學習環境,不過在校務治理及自我品保的運作上則仍有一些待改善的空間。高教評鑑中心期待能藉由校務評鑑的推動,協助大學達到定期檢視辦學表現與教育品質、確保學生學習成效,及展現大學應有社會責任的最終目的。
全文檢視: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7/12/28/6889.aspx
本期電子報評鑑相關內容如下: